共享充电宝:街电
“这还是第一次在韩国看到共享充电宝,和国内差不多。”常年做代购的张女士近来发现,在首尔的地铁线上,开始出现移动设备充电桩和共享充电宝。 实际上,除了韩国,日本、新加坡及印度等国家,也先后开始探索共享充电新模式。国内共享充电宝的成功,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海外对这一模式的关注和借鉴。 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,共享充电宝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.3亿元,到2020年增长接近3倍。与此同时,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主战场的中国,在一年时间内通过裂变竞争,迅速形成了稳固的头部玩家。 11月初,街电发布数据称用户数量已超过8000万,覆盖近300座城市。而小电、怪兽等也在快速迭代机型,通过与各类线下活动合作,完成场景覆盖,进而实现盈利变现。 “刚需+盈利”培育共享充电宝400亿蓝海市场 移动用电刚需催生了共享充电宝行业。 中国报告厅2017年初发布的专业报告显示,截至2016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7.31亿,其中手机网民6.95亿。大基数的手机用户催生了移动用电刚需。2017年年初,共享充电宝迅速与共享单车等一同成为行业风口,并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。 截至2017年6月,全国微信端重复使用街电的用户比例为22.91%;电源使用率41.10%,每天平均有41.10%的流通电源产生订单。 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,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,总数达到10.04亿户。此外,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3.09亿。 国内手机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,移动用电需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。业内人士透露,手机电池技术在未来十年内很难突破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5G时代的到来将继续催生手机用户的户外用电需求。 刚需推动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繁荣,竞争之下,盈利成为检验标准。 2017年11月,街电CEO原源宣布,街电在多个城市实现了盈利。这也是全国首家宣布实现盈利的共享充电宝企业。一个月后,小电宣布基本实现盈亏平衡。与此同时,倒闭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已经达到十几家。 业内人士指出,按照“租金+折旧”模式计算实际成本,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平均回本周期远低于市场预判。尤其是街电以小柜机为主,实际回本周期可控制在四个月内。 8月,街电发布的上半年度财报显示,公司自2018年5月起已连续3个月实现规模化盈利。街电、小电等在内的头部玩家,凭借其技术、点位优势迅速占领市场,优胜劣汰。该行业的竞争随之进入下半场。 下半场聚焦场景之战,街电多场景布局获领先优势 与共享单车不同,共享充电宝行业在模式探索、市场竞争和行业洗牌后,进入稳步上升期。一线城市的设备铺设和用户积累,证实了行业发展的可行性。 共享充电宝行业回本周期短、损耗和维修成本相对较低,因而获得投资方的信任。而随着头部玩家形成,服务体验上升,用户数量处于持续攀登状态。 3月初,街电发布数据称用户数量超过6000万。半年后,街电再次发布企业数据,此时的用户数已经达到8000万。此外,街电在支付宝小程序中,也积累下5000万用户,支付宝因此将街电评选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。 快速增长的用户数据,与行业迅速完成的点位铺设密不可分。尤其随着头部玩家的形成,快速抢占高流量场景,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迅速培养用户习惯、积累用户、实现市场扩张的最有效方式。 2018年之前,共享充电宝的设备铺设集中于一线、新一线城市的餐馆、酒吧和高档写字楼。随后,街电将设备投入机场、火车站等地。2018年之后,场景在流量范围内无限延展。此前不久,首旅如家与街电达成战略合作,街电柜机将覆盖包括如家、驿居、莫泰、云酒店、云上四季在内的2700家酒店。 酒店场景基于旅游人群的出游用电需求,加之首旅如家过亿的年客流量,都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用户增长的潜在因素。 街电CEO原源也早有判断,去年11月的行业分享会上,他曾表示街电的规模现在扩张10倍,都还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。而2018年中商研究院预测,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将在两年后达400亿元,仍属于蓝海市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