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望2018年:共享充电宝的粮草、战场与机会
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。 2018年12月,寒潮下的华北地区气温骤降,北京一度达到零下十度。今年是共享充电宝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去年此时,共享充电宝行业正进入洗牌期,一批运营不善、资金短缺的小平台接连退场,引起行业冷嘲。 但也是这一年,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寒冬中逆流而上,迎接自己最好的时代。共享充电宝铺设的密度大大增加,街电等头部平台发展壮大,入驻场景越来越多,三四线城市随处可见。行业整体用户量不减反增,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街电用户暴涨80倍,达到惊人的8000万。 街电公布用户量统计图 2019年,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讲到:感谢2018年,让我们有机会反思,过了2018年,人们再也不能拿着一张通用的入场券,叩开某一个大门,躺着分享红利。他说:“2018年我们知道,那个时代再也不在了。” 也许,2017年兴起的共享充电宝,是那个时代最后一张入场券。 大浪淘沙,自我造血者长存 共享充电宝成为入场券的契机,正式4G时代催生出的移动用电浪潮。 2017年,中国开始全面普及4G网络。2016年年底,中国移动4G用户超5亿,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超过1亿大关。而到了2017年底,4G用户直逼10亿。 通讯网络的升级带动移动互联网娱乐方式的兴起,手机电量一度告急,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,资本随之跟上。浪潮之下,也涌入大批投机者。从去年10月,第一家共享充电宝平台宣布退场后,行业便被撤资、关停等乌云笼罩。 其实,共享充电宝投机者的退场只是一个信号。随着上一轮创业周期告一段落,很多资本步入冷静期,整个互联网都在想法存粮。今年下半年,美团、宝宝树、海底捞等一众企业纷纷赴港上市融资,最“挤”时,港交所同时8家企业敲4面锣,2家共用一面。 只有退潮时,才能看到谁在裸泳。面对越发理智的资本市场,商业模式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本造血能力,企业是否储备了足够的过冬粮草,一目了然。 2018年初至今,大批共享充电宝平台被市场淘汰,原因多为资金链断裂、盲目扩张、使用频次过低等。同时,头部平台逐渐脱颖而出,行业格局日趋明朗。留存下来的企业中,街电、小电等平台处于第一梯队,阿拉丁统计的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榜单TOP100中,街电、小电、怪兽充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都位列其中。 与其它各家不同的是,街电背后有电商平台聚美的支持,而小电年初还在融资过冬。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,街电不用着急找钱,转头将更多重心转移到造血能力之上。 曾有投资机构测算,小柜机式单个充电宝的使用频次约为0.8~1次/日,每次租借时长约为2小时,以1元/小时计算,一个12个装小柜机每月营业额=0.8~1(次)乘以2(小时)乘以12(台)乘以30(天),最终数字在576~720元之间。 考虑到人力维护及折旧成本,每台小柜机月均利润在500至700元范畴。也就是说,对于厂家而言,铺设一台造价2000元的小柜机,平均3至4个月便可回本。另有从业者计算,按“租金+折旧”的模式计算实际成本,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平均回本周期不到4个月,年成本利润率最高可达85%。 如今,街电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,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,率先宣布部分城市实现盈利。 2018年,在互联网的马太效应下,这些头部玩家与下盘不稳、借风而起的公司拉开差距,目前街电已覆盖近300座城市,订单峰值突破180万单。资本市场永远不会排斥有潜力的平台,当热钱散去,商业模式经过市场检验之后,共享充电宝行业或许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。 街电领头,多元场景成战争关键 共享充电宝的2018年,比不少行业都精彩。 对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,场景之争等同渠道之争、规模之争,谁能抢先占据更多场景,谁就能形成足够的网络效应,吸引更多用户。 对几个头部平台来说,过去的一年,各家都在想法设法,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同时,增加设备铺设密度,实现“多元布局场景”。从单一场景领域向全场景扩展,已经成为各平台的共同策略。 例如,街电先后进军高铁站、飞机场、医院、商场等多种大型高频场景。不久前,街电宣布签约首旅如家、成都红旗连锁超市,由此涵盖生活中的大多数场景。 共享充电宝与线下场景商家形成战略合作,可极为高效地进行点位布局。签约首旅如家后,街电入驻全国2700家酒店。而签约红旗连锁超市后,仅成都一城,就凭空多了2000多个点位,其点位密度甚至超过如家。 配合异地归还功能,头部平台的共享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,线下的铺设点越来越稠密,极大提升了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体验。 而从各平台在自家产品线上的动作来看,未来各家的渠道争夺,将会从现有场景巩固,扩展到更多新场景的争夺。 对共享充电宝平台来说,单一的产品形态,难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密度和行为特点的差异。从去年中下旬开始,各家在丰富产品线上动作频频,街电从原有的小机柜,推出了自家的大机柜产品;也有品牌将自家产品与娃娃家、照相机相结合。 对目前的共享充电宝来说,充分竞争其实是一件好事。广阔的线下市场,有足够的潜在场景供各家平台闪转腾挪。而每多铺设一台机柜,都是对潜在用户做出的一次启蒙。 艾瑞咨询预测称,2020年,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将相较于2017年增长近3倍。如果各平台按今年的速度持续扩张,这一预测可能不到2020年就会被打破。 眺望未来,5G带来新机会 2018年,业界对共享充电宝的最大担忧没有发生。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,充电宝行业没有消失。实际上,从今年手机市场的表现来看,这一天可能要很久之后才会到来。 过去一年,快充技术得到普及,但它仅能缩短充电时间,外出途中手机缺电困境依然无解。而被寄予厚望的无线充电技术,发展也不及预期。 10月,《华盛顿邮报》的一位科技测评员,对13款主流手机进行电池测试,结果显示大部分手机的电池表现普遍不如去年。 共享充电宝街电的用户量变化,也侧面印证了这一预判。11月初,街电发布数据称,完成8000万用户积累。相比年初,用户量增长2000万以上。 这一情况并不意外。硅谷一家电池优化技术公司的CEO 曾经表示:“电池技术改进的速度非常慢,每年仅有5%左右的改进,但手机耗电量的涨幅却超过5%。 手机电池技术进步缓慢,手机电池的使用环境却变得愈加苛刻,感觉手机电量不够用是自然的。 未来,随着最新的5G技术进入市场,对智能手机的电池能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便曾公开表示,华为准备推出的5G芯片耗电量是4G的2.5倍。 看来,很长一段时间,人民群众对手机电池电量日益增长的需求,与电池技术发展缓慢间的矛盾,将长久存在。不过,如今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上,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通过苹果MFi认证,涉及侵权苹果。媒体调查称,目前只有街电获得了MFi认证。 不可否认的是,手机电量瓶颈无疑给共享充电宝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机会。中商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0年,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将接近400亿元。 不过,对行业内的头部平台来说,这个数字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,现在远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。但不论如何,2018年的共享充电宝,已经用事实向市场证明,它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。 http://mobile.people.com.cn/n1/2019/0102/c183008-30500237.html
|